



压滤机专用泵的核心作用是 “给压滤机喂料”—— 将待过滤的浆料(如污泥、矿浆、化工浆液等)稳定输送至滤室,同时提供足够压力让浆液中的液体通过滤布分离,形成干度达标的滤饼。因此,选型不能只看泵的参数表,必须先明确自身工况的 3 个基础问题:
- 浆料特性:是高浓度污泥(含固量 15%-30%)、磨蚀性矿浆(含石英砂、金属颗粒),还是腐蚀性化工浆液(如酸碱溶液)?
- 压滤机规格:滤室总容积多大?单次过滤需要多少浆料?设计过滤时间是多久?
- 生产要求:是否需要连续运行?对滤饼含水率的要求(如≤60%)是否会影响压力需求?是否有防爆、防泄漏等特殊场景要求?
只有先明确这些 “需求端” 信息,再对应匹配泵的 “性能端” 参数,才能避免 “参数好看但用不了” 的问题。
流量是压滤机专用泵的 “输送能力指标”,单位通常为 m³/h 或 m³/min。很多人误以为流量越大,压滤机进料越快、效率越高,实则不然 —— 流量过大可能导致滤室进料不均,引发滤板变形;流量过小则会延长过滤周期,降低产能。
好的计算流量的 2 个公式:
- 按滤室容积计算:
理论流量 Q(m³/h)= 滤室总容积 V(m³)× 过滤次数 n(次 / 小时)× 1.2(安全系数,预留进料冗余)
例:滤室总容积 5m³,每 2 小时完成 1 次过滤(即 0.5 次 / 小时),则 Q=5×0.5×1.2=3m³/h - 按压滤机过滤面积计算:
经验流量 Q(m³/h)= 过滤面积 S(㎡)× 0.15-0.3(系数,根据浆料浓度调整:浓度高取 0.15,浓度低取 0.3)
例:过滤面积 100㎡,浆料含固量 25%(中高浓度),则 Q=100×0.2=20m³/h
避坑提醒:若浆料中含大颗粒杂质(如粒径>5mm),需在泵入口加装滤网,同时选择 “大过流通道” 的泵型(如渣浆泵),避免颗粒堵塞流道导致流量骤降。
压力是压滤机专用泵的 “压榨动力指标”,单位通常为 MPa 或 bar(1MPa=10bar)。压滤机的过滤过程分为 “进料阶段” 和 “压榨阶段”:进料阶段需要较低压力(让浆料快速填满滤室),压榨阶段需要较高压力(将滤饼中的水分挤出)。因此,泵的压力选择需匹配 “滤饼形成的压力需求”,而非盲目选高压泵。
压力确定的 3 个关键依据:
- 按滤饼含水率要求:
- 若要求滤饼含水率≤60%(如市政污泥脱水),泵的额定压力需≥1.2MPa;
- 若要求滤饼含水率≤40%(如工业危废脱水),泵的额定压力需≥1.6MPa;
- 若仅需初步过滤(如矿山粗选浆液),泵的额定压力 0.8-1.0MPa 即可满足。
- 按压滤机滤板材质:
不同滤板材质的耐压较限不同 —— 聚丙烯滤板耐压≤1.6MPa,铸铁滤板耐压≤2.5MPa,若泵的压力超过滤板耐压较限,会导致滤板破裂、漏浆。 - 按浆料粘度:
高粘度浆料(如化工粘稠浆液)流动阻力大,需适当提高泵的压力(比常规工况高 0.2-0.3MPa),确保浆料能顺利充满滤室。
避坑提醒:部分用户会选择 “压力冗余过大” 的泵(如实际需要 1.2MPa,却选 2.0MPa 的泵),虽能满足压力需求,但会导致泵长期处于 “低负荷运行” 状态,不仅能耗增加(比匹配泵高 15%-20%),还会因出口压力过高引发管路振动、密封件磨损加快等问题。
压滤机专用泵的材质直接决定其使用寿命与故障率,尤其面对磨蚀性、腐蚀性浆料时,材质选错可能导致泵壳、叶轮 3-6 个月就磨损报废,大幅增加维护成本。材质选择的核心逻辑是 “针对性抗造”—— 根据浆料中的 “磨蚀成分” 和 “腐蚀成分” 匹配对应材质。